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从同福开始横推武林 > 第140章 游览

第140章 游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用订阅,成绩太差,到月底准备完结。)

两天之后,雷霄望着三峡两岸险峻瑰丽的景色,心中暗暗赞叹。

击杀了归海一刀和上官海棠之后,雷霄经过傻妞的检查,发现阿鼻道三刀对他的心境留下了隐蔽的后患,若是不管不顾,日后他武功难以存进。

而傻妞给出的建议是旅游放松心情,消减阿鼻道三刀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因此雷霄便像个普通旅客一般,从河间府开始游历,后来在三峡渡口上了一条游览画舫,直接乘船前往荆州的巫郡。

长江在流经益州盆地的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即长江三峡!

三峡西边起始是益州着名的白帝城,东至荆州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雷霄上船的渡口,其实已经过了瞿塘峡,而是在巴东城境内的巫峡开始。

从巫峡到西陵峡一共两万余里的险峻江道,其中容纳了无尽的旖旎风光,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陡峭连绵的山峰基本高出江面千米以上,犹如两扇门板一样将江道夹在中间。

三峡境美景和古迹众多,最着名的有丰都鬼城、屈原祠、白帝城、青龙瀑布、神农溪、香溪等等。

巫峡群峰重岩叠嶂,两岸峭壁如同巨人般对峙,江面烟笼雾锁,江水汹涌奔腾,惊涛拍岸,百折不回。山上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

随着画舫飞驰而过,偶尔能见到峭壁底部露出黑幽幽的溶洞,一眼望去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伴随着画舫歌伎的说拉弹唱,结合了众多地方上的美丽神话,不由令人心驰神往。

在未来三峡早已经消失,因此雷霄没有看过三峡,这回看着这条气象万千的山水画廊,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充沛水汽,不觉心旷神怡。

可惜他不是诗仙李白,肚子里不仅没有墨水,而且还少了点浪漫情怀,做不出“早发白帝城”这样的旷世名篇。否则也很想赋诗一首,抒发自己此时的心情。

雷霄本想在宓镇上船,出了益州后就下船,结果被三峡两岸风光所迷,一直到了西陵峡尽头的秭归。

秭归是屈原故里,传说屈原有一位贤姊,闻屈原被放逐,亦同时来归。“秭”通“姊”,故名秭归。

秭归是座大城,位于荆州南郡,是楚国国都江陵的西面屏障。

雷霄一路舟船劳顿,进了秭归不愿立刻离开,便在城里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研究起了手里的连坞藏宝图。这是他杀了万三千后,获得的一张藏宝图,藏着万三千全部宝藏。

地图的具体地点是在并州南部的魏郡,卫国国都朝歌的附近。

不过,朝歌距离他现在所在的秭归,何止数万里之遥,几乎要横穿整个中原地区。

这里是属于九州的龙脉,华夏民族最早的文明发源地!

雷霄从秭归出发,先要穿过整个荆州北部,然后北上相继穿过豫州和兖州,最后才能到达并州的魏郡。如果他真能完成这趟旅程,并平安归来,那就真算是做到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历练地步。

雷霄一路游玩过来时,最喜欢在进入一座城池后调整身心之余,去茶馆或是戏院听一些历史传说和历史剧。

他原本对于这些古文明历史兴趣不大,但拥有傻妞后强迫自己学习,后来却反而时常会沉浸在古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

豫州夹在黄河和汉水之间,此地田土肥沃,城镇密集,人文情怀浓郁。

对比起荆州和益州,民风显得更加古朴纯粹。虽然毗邻荆州,却没有荆州的靡靡之风,民众百姓尚武崇文。

雷霄偶尔走在官道上,经常能听到田间放牛娃用稚嫩的口音,朗诵诗经,哼唱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谣。

每逢这个时候,他总是会放慢脚步,一边观赏道旁连绵起伏的麦浪,一边倾听着这些古风浓郁的诗文童谣。摇头晃脑之间,感觉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个背着书筐游览天下的年轻书生。

古人说的不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在这么轻松写意的环境下,雷霄不知不觉便消除了阿鼻道三刀的后遗症,仿佛水到渠成,丝毫都没有苛涩迟滞之处。

不过,宛丘跟朝歌已经非常近了,这趟行程差不多就要到头了。

一想到这个,雷霄就感觉心中有些惋惜,相比起习武,他其实更喜欢现在这样走走看看,游遍大江南北,阅览这天地间的秀丽风光。

可惜这世间有太多威胁到他生命的事情,还有太多让他看不顺眼的事情,所以他只得勤练武功,以备不测之需。

……

朝歌比他想象中的规模要小得多,或许是因为豫州人口密集,所以这座城的规划没那么大气,城里无论官道坊街都比成都要狭窄。

不过,街边道旁的商铺倒是都很热闹,商贩货郎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花楼戏馆门前还有众多拉人的小厮,整个城市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

“中行九十九连坞”并不在朝歌城内,雷霄来此是为了打探消息,看看此时城内对即将开启的“中行九十九连坞”,有什么反应没有。

他在城门处亮了青城的身份牌后,城卫就直接放他进门了,作为仙武宗门的武者就有这点好处。天下列国诸侯虽然挺多,但一路走来,却也能畅通无阻。

雷霄一边观赏朝歌城的街景,一边朝城市的中心走去。

这个时代的城市,布局都有点像,主要是依照相似理论的风水布局,还有就是坐南朝北的传统习惯。城市中心更靠近王宫和官宦的府邸,所以实力和规模比较大的客栈茶馆都会在那里,也能打听到更多的消息。

等他来到了城市内圈,惊讶地发现这边有一部分街道在布置花灯和锦带,似乎有大人物要过来。

雷霄在一家悦来客栈安顿下,不过没有睡觉,而是去了临街的二楼酒肆吃饭,随便向堂倌打听起情况。

“嘿,公子刚来朝歌,故而不知,这边的布置是为了欢迎王女。”小二掂量了一下手中的银两,很是敬业地解释道。

“小哥见谅,某刚从荆州过来,不知此地情况,敢问这王女前来朝歌所为何事啊?”雷霄好奇地问道。

“原来公子是外地人,那就难怪了。”小二笑道,接着便详细地解释起来。

原来这位王女是武德帝叔叔赵王的女儿,刚刚受封朝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