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过几个鱼缸以及那些茶叶,徐毅看到没什么异常。就胡乱吃了点东西准备睡觉了。
装土的时候差不多是晚上九点多钟,最后些检查都弄完,也差不多得一两个小时。自己真等到浴室消毒完再出去,只怕都得半夜十二点多,那样只怕睡不了两三个小时就得起床干活儿。那恐怕明天一天都提不起精神来,徐毅干脆放弃出去睡觉的打算。
他只是再把万年历调好,计算着大致到着凌晨三点左右定了个提醒闹钟,就沉沉地睡去了。起床后,徐毅重新恢复了精神,看了下时间,这一觉竟然睡了差不多十个小时。看起来这实验真把自己折腾坏了。不过徐毅觉得这样的累还是很值得的,毕竟自己总算搞清楚这空间水带出去有什么用,又需要怎么用,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吃过东西,照例把所有东西检查一遍。
让徐毅有些郁闷的是,那些小斑马鱼似乎长大了一点儿了,不过却也只能吃得下那些酵母,根本吃不下去正常的鱼食。算起来这小鱼在空间里面孵化到现在可是差不多有十天了,竟然只长大了一点点,似乎离着成年还远着呢。不止如此,徐毅同样也没发现这些鱼哪条有着明显发生肿瘤的迹象。
无奈之下,徐毅只好接着慢慢等待,不过茶叶倒是给了徐毅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那些茶叶刚放在那里的时候,一片片叶片全都精神抖擞,这么久之后,终于坚挺不再,全都趴在下面的板子上。也能看得出这些叶片万全不复之前的油亮,边缘更是略微卷曲起来。
徐毅伸手抓起一把,只觉得手感绵软,这些茶叶终于可以下锅了。
喜滋滋地再把茶叶装回漏勺放在那里,徐毅转身到灶台边上把那些辛辣料全都收了起来,以免炒茶时候这些味道渗透到茶叶里。
茶叶带着些花香甚至果香那是很别致的味道,不过要是从里面喝出麻辣味道,那无疑是煞风景的一件事儿。当然,徐毅也没忘记再把炒锅甚至电磁炉仔细地洗刷干净,这要是茶水里漂着一层油花,甚至喝出炒青菜的味道无疑更让人无语,那样只能让人以为在喝刷锅水。
电磁炉的功率开到最大,没一会儿锅里面就开始冒出一股呛人的油烟来,毫无疑问这是渗透在炒锅内壁上的那些普通手段无法彻底清除干净的油渍。
徐毅一直等到锅里面再没有油烟冒出,甚至锅底开始呈现暗红这才把火关掉,让这锅自己慢慢冷却下来。随后再用清水仔细洗刷几遍,一直到锅里没有残存的灰烬为止。
再度加热,徐毅没有把电磁炉功率开到最大,只是把功率模式调整到温控模式,控制着锅温在两百二十度左右。等到锅里面温度稳定下来,徐毅取过来漏盆,直接把茶叶倒进锅里面,用手勺快速翻炒着。
热锅与冷茶相遇,只听得锅底发出阵阵嗞嗞的声响。随着手勺的翻动,阵阵蒸汽翻腾而起,带出一股浓厚的青草味道,向着四周徐徐扩散,在空气中渐渐淡去。
徐毅保持着锅温,手勺不停地快速翻动茶叶,间隔着还用手勺的勺底在茶叶上按压着。一边炒制,徐毅一边暗自赞叹着这炒茶果然是个技术活儿。暗自猜测先人们如何发明这种炒茶工艺的,既要防止茶叶在锅底停留过久炒糊,还得尽可能挤压茶叶,使得它们初步定型。不过手勺总不如手指好控制,徐毅操作得小心翼翼的,尽可能避免锅里的茶叶被手勺打碎。
翻炒了四五分钟,徐毅看到锅里面的茶叶颜色愈加葱郁全部瘫软在锅底上,甚至有些茶叶的叶子边缘干透都被勺子打碎了,也没什么青草味儿散发出来了,就知道基本上杀青这活儿算是完事儿了。徐毅电磁炉关掉,端起锅晃动炒勺,再用手勺辅助着继续翻动茶叶,直到锅温冷却下来。
按着正规龙井茶叶炒制过程,到这阶段就该把茶叶出锅堆放,让茶叶里面的水分重新分配,使得那些失水过于严重的茶叶重新恢复绵软。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操作中避免茶叶破损,同时也能使得茶型进一步确定下来,再彻底干燥制成成品。
不过这点茶叶实在太少,露天放着很快就得被彻底晒干。徐毅拿了块纱布清洗一遍,然后尽可能拧干水分,再把茶叶倒在里面包了起来,这样既能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又能避免纱布吸收茶叶里面的水分。
就连锅底那些细碎的茶叶末徐毅都没放过,一股脑地倒进纱布里面。反正这些碎末没炒糊完全可以拿来制造茶粉,剩下多少算多少,怎么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半个小时以后,徐毅解开茶包翻动着里面的茶叶。看到那些干燥的叶片吸收水气,重新变得绵软而富有光泽,徐毅满意地点点头。把茶包包好放在干净的木板上,徐毅抓住茶包像在揉面一般揉搓起来。
茶包随着徐毅的揉捻挤压不断地变形着,里面很快渗出淡淡的黄绿色汁水染在纱布和木板上,散发着淡淡的茶香。
茶叶比较嫩量也不多,徐毅没敢揉捻太厉害。龙井茶贵在清雅,揉捻过度只怕茶味太重,所以不过三四分钟徐毅就停手了。
把茶包解开,看着里面一根根扭曲成条又或者卷曲起来像是蜗牛一般的茶叶,徐毅心虚地摸摸鼻子。
龙井果然不是该揉捻的东西,这茶条怎么看都不像是龙井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