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与南宋同行 > 第八十六章 大家都在忙

第八十六章 大家都在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家随着计划的深入安排和细化安排,他们开出的物资单据也越来越长。

但是大宋的物资和人力真是多,基本上,这个时空应该有的,他们全有,想要什么样的工匠也有。

六名时空走私者还是能感觉到大宋政府的慷慨,甚至要马匹都能给,他们赶紧把四轮/大驴车换成大马车。

索要的物资给得太顺利了,比对非洲人民和拉美人民都好,要什么给什么,吴大鹏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连连向着贾平章贾似道派来帮助的官员拍着胸脯保证说:“放心!很快就会有好消息的,放心,我们是讲诚信的人!”

那个官员也大为满意,但是有一件事总是想不明白,便问道:“海外孤岛,为数众矣,奈何只选了流求?”

吴大鹏认真地说:“流求,这个名字吉祥啊------名不正则事不顺嘛!”

那官员深以为然。

日本代理商三原小井还真把一百个日本农户给招来了,吴大鹏检查了一下质量,顺手还捏了捏,还行,除了身高和肌肉组织上还比不了大宋农民,但是,确实是可以干农活的人。

6,

那些农民在吴大鹏的眼前,都没有一个抬头敢看他的。

自己有威严感,这是好事情,但是威严到这个程度就不好了,他们哪里能认得自己?

想让别人认识自己的办法有的是,他上来就发了一个月的薪水,一人十贯会子!

他们这些人中有领头的,会大宋的话,他终于先抬起头来了,说:“主家,哪里要这样大方,天下没有先给钱钞后做活儿的!

好!吴大鹏喜欢这样的人,又当场给他加了十贯。

吴大鹏牛逼哄哄地说:“某不差钱,只在好好做活,少不了尔等的好处!”

吴大鹏是一个聪明的人,把一口河南话说得顺溜,极似大宋的官话了。

那个领头的人马上跪下麻溜地叩个头,低头说:“某是三原十一郎,愿为主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身后的人也跪倒了一大片,叽里哇拉的不知道说什么。

然后是一天三顿饭,全管了,顿顿是米饭,菜全是炖小河鱼海鱼什么的。

三原十一郎跪在了地上,眼睛里饱含着热泪,说:“某是包田小头,从来没有吃过三顿饭!就连包田头也从未吃过三顿饭!!”

吴大鹏轻摇着折扇,这时候天气其实还有些凉,但是他认为这样挺酷的。

他心里想,到时候开荒这个重体力活全靠你们了,不现在养好身子,我可赔大发了。

他轻轻地说:“十一郎,待到开荒之日,还须要尔等努力啊------”

三原十一郎重重地叩了几个头,指天发誓,到时候努力工作,不会给三原家族丢人。

吴大鹏摸着下巴琢磨着,这时候要是给他配上一把武士刀,跪起来才像样子。

紧接着昆仑奴也送来了,这一波次人数好像不够。

才一百多个。

吴大鹏一看,这是典型的东非人种啊,真够黑的。

黑种人里包括两大族系:苏丹族系和班图族系。

二者在非洲的分布大致以赤道为界。苏丹族系居赤道以北,特点是肤色纯黑;班图族系居赤道以南,特点是肤色浅黑。

如南非的黑人领袖曼德拉大家比较熟悉,其肤色就不是很黑,因为南非黑人属班图族系。

在赤道以北地区吧,东非和西非黑人又有区别,东非黑人一般瘦弱些,身材比较高,胳膊腿比较长,而西部黑人则壮实一些,爆发力好。

珍宝行刘钱行首派人给他们送来了,这一路上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惊慌,说明大宋人对黑人见怪不怪了。

珍宝行刘钱行首的人说:“这些黑鬼都是从广州之地搜集来的,驯化出来了,能听懂大宋之言,但是不太会说------某家行首还是有几分薄面的。”

这小子有些狗仗人势的样子了。

吴大鹏本来想领着张国安去找珍宝行的刘钱行首,毕竟这里要交给他来两面管理的,把各种路子认一认,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用不到了。

他便亲自去表示感谢,并把三原小井的事情办一办,在商言商,现在反啥日啊,不关人家的事情不说,人家还那么有诚意。

要不说认识了贾平章贾似道,这人就有了面子。

珍宝行刘钱行首勉强答应了,可以让三原小井来找自己谈谈,或者给三原小井一个面子,一起吃个饭啥的。

三原小井乐得不行了,当时就叩头表示感谢,随后让人送来了二十把日本刀!

吴大鹏感觉挺好,觉得以后再找他弄点日本女人也好说。

但是一直没有找到高丽商人,不过也不着急,等开发了一个阶段后,再去买点啥的,不是难事。

吴大鹏忙活着这些事情,其它的就交给了他的五个朋友。

宋子强和万士达因为没有想到事情发展成这个样子了,有些急了,他们赶紧找大宋的各种工匠把他们需要的东西打造出来,来不及培养那帮子半大小子干活儿了,也来不及一点点升级了,节奏骤然就加快。

大宋政府的官办工场,如文思院、弓弩院、军器所等,均以雇用工匠为主体。但有一些工匠也并非自愿应募,常因不堪奴役而逃亡。

因为官府给的工钱没有私人作坊给的高。

所以,他们如果工匠有阙,则随以缓急招募,有时候不得不加高工钱。

如果还能到了所谓的元朝了,鞑靼们连工匠钱还不给了呢,改成匠户制了,到了明朝,朱元璋一看,这个好啊,占大便宜了,就学了个滴水不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