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城一战,太史慈三人的战功卓著。黄巾军大将管亥被生擒,五万余大军全部溃散,其中三万人当了北疆军的俘虏,有一万六千多逃散,真正战死的只有两千人左右,另外有三千多人受伤。
李翊很快就得到了前线的战报。如今信鸽已经在北疆军中普遍使用,使得情报的传递速度快了许多。
而太史慈、黄忠和魏延三人在这次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更是让李翊满意。之前他就一直有让太史慈离开他身边,独自率领大军的打算,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亲卫大将来顶替他,这才没有实施。
现在召唤到了宇文成都和陆文龙这两个超级猛将,倒是可以顶替太史慈。李翊相信,有了典韦、宇文成都和陆文龙三人作为他的亲卫大将,已经足够了。
如此一来,六千亲卫铁骑,倒是正好由三人各率一部。
当然,这些安排都的等此次行动结束,回到北疆之后再施行了。
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解决司马俱、徐和、吴霸和管承等人的黄巾军,平定青州,然后再往徐州走一趟,就可以回师北疆了。
随战报一起传递过来的还有孔融的书信。
孔融先是郑重表达了对李翊仗义出手的感激之情,然后以旁观者的角度,详述了那场夜袭,继而表达了对北疆军力的赞叹。
之后他话锋一转,突然又叙起了旧情,盛赞李翊在北疆建立大学、发扬孔孟文学的高瞻远瞩,以及仁慈爱民的风尚。
最后,在信的末尾,他隐晦的表示,北海上下全力支持李翊入主青州。
看完信,李翊也是长叹一声,这么长的信,只有末尾那点是干料。孔融这种大儒,说起话来不是一般的水啊。
对此,他有些心动,但是最终还是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虽然他现在名义上是天子钦命的七州二都护府的总督领。但是李翊不会真的认为,他就能够把这七州二都护府尽收囊中了。而青州远离北疆,中间隔了一个偌大的冀州和渤海,李翊就是想把青州收入囊中,也是有些鞭长莫及。
更别说。如今的青州牧还是他名义上的恩主刘虞。于情于理,他都不能马上将青州抢过来。
而在战报中提到的被魏延活捉的管亥,李翊也有些喜欢。
管亥很能打,尽管比不上太史慈、黄忠这些超一流的名将,但放在二流里面,那也是顶尖的猛人。
看过太史慈转述的朱虚之战,李翊都微微有些惊叹了,这个小说里的龙套角色确实不一般。
管亥的党羽也不差,都是亡命徒,只看管亥在夜袭那么不利的局势下。还能集结出一支上千人的部队就知道,这支贼军的战斗力和斗志相当强悍。
李翊比太史慈对这些人的了解更深,没猜错的话,这些人就是后世名震天下的青州兵了。
青州兵的特点就是,打仗勇猛,军纪极差,曹操收编青州兵的时候,实力不算太强,很可能收编的时候,就是客强主弱的态势。所以他也没办法约束得太严格。
历史上的宛城之战,曹操被贾诩暗算,全军溃退。于禁领着数百泰山兵且战且退,顺便还扎了个营盘来收拾溃兵。结果发现几个带伤裸奔的,一问,被青州兵给抢了,裤头都没留……
所以,尽管青州兵很强,但李翊却没多大兴致。用这种军队打仗,会坏名声的。
当然,择选精锐,严加操练也许能纠正过来,但那恐怕不是一年半载能做得到的。
对这个问题,李翊有些拿捏不定,他干脆向徐茂公四人问计:“你们怎么想?这个管亥是杀还是留?”
“那就要看主公您的规划了。”刘伯温回答的很流利,显然已是成竹在胸了。
李翊问道:“此话怎讲?”
刘伯温说道:“主公您若是要在青州就地扩军,这些人无疑是最好的兵源;如果继续走精兵路线,那就不用多想了。可不管主公您怎么选择,都是战后的事,这场突袭战,不过是前哨战罢了,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将管亥的价值都榨出来,为后面的大战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