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继续三更,求一切!
………………………………………………………………………………………………
李靖兵退广宗城后,立即按照徐达的要求,在距离广宗城百里之外的巨鹿城兴建了一个巨大的粮草辎重营。
这数万援军先后于十二月中旬前后进驻巨鹿大营。
由于这数万大军来得早,行踪又非常隐蔽,公孙瓒和袁绍派出去的斥候都没有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壶关和飞狐要塞两地,根本没有想到北疆军的援军早已进入冀州,而且还就在战场后方很近的地方。
巨鹿城距离邺城将近三百里。徐达带着佯装成民夫的大军,昼伏夜行,于列人方向渡过漳水河,然后连夜疾行一百二十里,于拂晓时分悄无声息地包围了邺城。
………………
传令兵纵马狂奔,从各处飞驰而来。
东门、西门、南门都已完成包围,随时可以发起攻击。
徐达看看越来越浓的大雾,大声命令道:“急令各部,立即按排各部将士就地休息。”
接着他指着斥候部的军司马李煊问道:“文烈,北门情况怎么样?杨凤的大军是否已经准时到达?”
邺城北门外是漳水河,徐达特意在河对岸安排了一支大军,阻击和捕杀妄图渡河而逃的敌人。
李煊躬身回道:“刚刚接到消息,杨凤将军已经率军赶到对岸。不过……漳水河正在化冻,冰层很薄,敌人逃不过去。”
“不要大意。”徐达说道,“袁绍和他许多部下的家眷都在城里,如果能抓住,对我们大有好处。”
………………
全身甲胄的袁熙手握剑柄,意气风发地站在城楼上,对身旁来来往往、惊惶失措的士卒们不屑一顾。
“子远先生,北疆军现在正在界桥一带和公孙瓒激战,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袁熙十分怀疑地说道,“是不是他们看错了?”
许攸努力睁大眼睛,意图透过浓雾看清远处的一切。他疑惑地摇摇头,没有回答袁熙。他不喜欢这位英俊潇洒,自命不凡的二公子。这位二公子好音律辞赋,为人骄傲,很有些孤芳自赏的味道,相比大公子袁谭的沉稳和谦恭,他在许多方面要逊色许多。
袁熙瞥了他一眼,笑道:“子远先生,你摇头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认为城下真的是北疆军?”
站在一旁的陈琳说道:“也许是黑山黄巾军在打着北疆军战旗招摇撞骗。不过,最近没听说有黄巾军打到邺城附近啊……”
袁绍从黑山撤军后,为防止留守在黑山的黄巾军趁机下山攻打魏郡,他在黑山一带布下了大量斥候。只要黄巾军下山,消息立即就会送到邺城。
陈琳的疑惑也是站在城楼上其他官员的疑惑,大家几乎一致认为,城下的大军是黑山黄巾军,而且人数不多,对邺城形成不了威胁。
许攸侧耳倾听了很长时间,然后嘴角上泛起了一丝嘲讽之色。他抬头看看天,大声说道:“立即派人从北门出城,急报主公,北疆军已经秘密赶到冀州,现正在攻打邺城,请主公速速回援。”
袁熙和众人脸色一变,谁都没有说话。
许攸转脸看看稍显惊愣的袁熙,手指浓雾深处,沉声说道:“你们听听,仔细听听……城外一点声音都没有,黄巾军能做到吗?如果是黄巾军,外面早已是战鼓喧天,人声鼎沸了。这是北疆军,而且是北疆军的主力。快啊,你还愣着干什么?快下令啊。主公如果不能及时回援,我们今天就死在这里了。”
许攸一句话,顿时惊醒了众人。大家和黄巾军打了几年战,这点常识还是有的。只不过事出突然,刚才一阵惊慌,把这个细节都忘了。
袁熙心慌意乱,急忙下令。如果城外是黄巾军,邺城当然是固若金汤,但如果是北疆军,邺城就危险了。
“子远,难道李翊没有去界桥?或者……”陈琳迟疑道:“这是塞外来的援军?”
“李翊打仗向来不依常理,我也不知道。”许攸摆摆手,焦急地说道,“我早年就认识他,我知道他非常狡猾。但谁能想到,冀州大战的第一战,李翊竟然选择了邺城。奇兵?这支奇兵从何而来?”
“快,传令,传令……命令三千守军全部上城。”袁熙虽然很惊惧,但举手投足间,依然很有几分儒雅之气,“冀州府立即就地征调城中百姓帮助守城。”
许攸神情一呆。三千人?三千人能守到大军回援吗?此去界桥四百多里。大军日夜兼程的往回赶,至少也要两三天的时间,还来得及吗?
时间不长,一个刚刚出城的斥候连滚带爬地跑了回来,汇报道:“二公子,北门被敌人封锁,我们冲不出去。”
袁熙和许攸等人面面相觑,心里冰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