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军和第二军已经在五里外集结完毕。”亲卫骑队率急忙回道,“第三军还有两千人在对岸等待渡河。”
赵云剑眉微皱,轻轻挥了挥手中的马鞭,下令道:“传令第一军和第二军,就地休息。凌晨时分向东阿方向前进。”
那个队率朝身后的三个传令兵做个了手势。三个人躬身领命,策马冲出小树林。
等了一会儿,赵云又下令道:“告诉牵招,让他的部队加速渡河。”
………………
兖州东郡,瓠子河。
瓠子河在汉代很有名。瓠子河从濮阳方向分黄河水,先向东南流到巨野泽,再向西北方向流去,注入济水。
汉武帝时,濮阳方向的黄河河堤决口,河决瓠子,大量洪水经瓠子河灌进巨野泽,由巨野泽向东南溢出,直通淮泗一带流入长江。
这个决口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竟然一直没有堵起来,造成中原很多百姓在其后的二十三年内都饱受其害。
二十三年后,在汉武帝的亲自干涉下,瓠子河的河患才得以彻底解决。
此次在这里渡河的步兵第五军团的穆顺所率领的部队。
穆顺统率本部八千人马于深夜时分到达瓠子河畔,准备连夜渡河赶往十五里外的临邑城。
快马急驰而来。
张燕急令,大军立即调转方向,围攻茌平城。
穆顺拿到这个命令后,半天没言语,也没立即下达命令。
左路大军是主公亲自指挥。现在主公正在石牛津方向渡河,他显然不知道张燕擅自修改既定攻击计策一事。
这个命令到底能不能执行?张燕的这道命令直接关系到大军进攻中原的速度,一旦张燕的命令有错误,自己的罪责就大了。
“主公应该亲自从茌平方向渡河,以便控制全局。”副将埋怨道,“今天刚刚过黄河,就出了这种事,那过几天我们攻打中原腹地的时候,还不乱套了。我们到底听谁的?”
“吕张燕将军在命令中说得很清楚,茌平的叛军人数突然增多,他的大军被堵在了黄河上进退不得,临时变计赶去支援很正常。”司马把张燕的命令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十分谨慎的说道,“主公不管在哪里渡河,他都控制全局,这和张燕将军的命令没有关系。”
“另外……”他看了看穆顺,迟疑了一下,没有继续说。
穆顺是穆夫人的堂兄,自从穆夫人嫁给主公之后,穆顺自此就跟随主公南征北战,功勋显赫。这个人老成稳重,为人忠厚,虽然跟主公有亲戚关系,但是他却没有因此而飞扬跋扈,反倒是做事更加谨慎。
张燕虽然是军团的副帅,这次在常遇春将军坐镇后方,居中统筹整个大军后,他更是代替常遇春将军统帅步兵第五军团。但是,张燕的身份毕竟有些尴尬,他是黄巾军降将,加入北疆军也没有穆顺早,所以资历并没有穆顺的老。
在这样的情况下,穆顺听主公的,也听常遇春的,但未必听张燕的。如果他无意遵从张燕的命令,作为穆顺的司马,他的这番说辞很可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你想说什么?”副将拍拍司马的肩膀,大大咧咧的说道,“要说就痛快一点,吞吞吐吐的干什么?”
穆顺看看他,温和的笑道:“你有什么高见?”
对自己的这位司马,穆顺还是很钦佩他的学识的。
穆顺自己知道自己的情况,自己虽然是主公李翊的妻兄,但是自己的能力很一般,在武力上还勉强过的去,但是说到智谋,就实在是有些不如人意了。
自从桂英嫁给主公后,自己就加入北疆军,跟随主公十余年,参与大战不知道有多少,但是自己的官职却升的很慢,如今也不过是一个中郎将,这还是因为主公看在桂英的面子上,对自己有所照顾的情况下。
而自己的这个司马,虽然出身不高,但是很有谋略,穆顺觉得他是个人才,这才将其从一个普通的小兵提了起来,当成是自己的股肱。
“我觉得,茌平如果迟迟不能攻克,我们即使拿下了临邑,也无助于大军推进中原的速度。”司马恭敬的对穆顺说道,“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拿下茌平,全歼数千守军,等于为大军推进中原腹地扫清了很大障碍。”
司马也知道穆顺的能力不怎么样,但是穆顺是自己的伯乐,在行伍中发掘了自己,这才有了自己的出人头地,所以他对穆顺也非常的尊重。
司马郑重的望着穆顺,躬身说道:“将军,我们应该急速驰援茌平,不能耽误时间了。”
穆顺考虑良久,挥手断然道:“传令,大军即刻向杀向茌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