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贾诩摸着胡子,暗暗点头。
一旁的司马懿见到后,有些不解的问道:“文和,您有何高见?”
“你小子自己琢磨不明白吗?”贾诩起身,又拜世子李炎道,“微臣告退。”
得到同意后,老贾诩甩袖子走了。
在贾诩离开后,徐茂公、刘伯温等人也是纷纷告辞离开,一个个都是一副若有所得的样子。
“可恶,让本军师回去好生琢磨琢磨。”司马懿也是拜辞世子,也走了。
李炎摸不着头脑,不知爹心里怎么想的,便问唯一一个还没离开的军师诸葛亮道:“诸葛军师,您是父王最看重之人,也是最懂得父王想法的,不知道这次父王是何考虑?”
在美国朝李炎一躬身,行礼道:“难逃天下悠悠之口。”
李炎年少,但也有自己的见解,说道:“汉帝诏书可三辞,再建筑受禅台,天下人见汉帝实心禅让我父王,便如同尧禅让舜,舜禅让禹一般,天下之人岂能再说其他?”
司马懿摸了摸还有些绒绒的黄胡子,没有回答李炎的问题。
这时候,在一边的太子太傅曹操开口道:“殿下,大王目光深远,一定另有安排。殿下的办法,虽然可以杜绝一时的人言,但难保后来不被人说。”
“多谢先生教诲。”李炎恍然大悟,向曹操行礼后,也是若有所思的离开了大殿。
大王走了,王世子也走了,百官们纷纷无精打采的起身,互相嘀咕着也离开了。
………………
时光匆匆流逝,唐王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农业、商业蒸蒸日上。百姓有了好日子,家里供奉唐王长生牌位,日常彼此见面多说唐王功德。
时间很快就到了建安十一年的二月,有地方官员来报,洛阳凤凰来仪,长安麒麟出现,黄龙出现在了蓟城。
大鸿胪华歆得到报告后,大喜过望,聚众商议,种种祥瑞,实乃唐当代汉的征兆,可再去请求大王。
然而,李翊再次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虽然很想称帝,但不愿背上篡位的骂名,省的后来再冒出个三国演义,将他自己写成曹操,遗臭万年翻不了身。所以,在琢磨出万全之策前,李翊是不会称帝的。
不过,在华歆看来,一定是李翊抹不开面子,怕被天下人说。而自己作为臣子,理应为君王背黑锅。
于是,华歆找来孔融、程昱、王朗、蒯良、审配、逢纪、陈琳、刘晔等一班文武官员五十余人商议。
华歆说道:“大王曾说:天命不有常,唯归有德。大王的深意已经在这句话中,你我要促成此事。”
唐王之仁德天下无人出其右,于是,一众人来到皇宫,觐见汉天子刘协。
刘协十分疑惑,不知道这一帮子人来找自己做什么,于是习惯性的说道:“若是有事,可去唐王那里禀报。”
华歆一笑,奏道:“唐王登位以来,德布于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尧、虞舜无以过此。天下百姓皆言,汉室已终。群臣商议后,希望陛下能够效仿尧舜禅让之道。以天下山河社稷,禅让与秦王。天下幸甚,百姓幸甚,而陛下也能够享受清闲之福,实乃汉室的幸甚。”
孔融也开口说道:“天下文人儒士,皆归心唐王。”
逢纪又说道:“臣等是来请奏陛下诏准。”
刘协脸色剧变,他万万没想到,这些人是来逼宫来了,肝胆俱裂。
来到这北疆后,他最初是有想法,希望大干一番的,所以,在前些年曾经在一班老臣的支持下,很是跟大将军李翊扳了几回手腕。
那几次的较量中,虽然大将军每次都看似做出了退让,可最终刘协却悲哀的发现,自己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小,最终,自己的命令,甚至出不了皇宫。
随着拥护自己的老臣一个个的或是死去,或是失势离开朝堂,刘协也心知肚明了,自己在这个朝廷中,已经没了跟大将军较劲的本钱。只要大将军表面上尊重自己,自己就做个太平天子吧。反正他是自己的姐夫,总不会夺了自己的帝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