橹车可以挡住弩箭的射击,却无法承受弩箭的重量,一旦车身一侧集中了大量的弩矢,就有失去平衡性的危险,稍有不慎,就是车覆人亡的下场。
不过,正如李翊所说,以冷兵器时代远程武器的威力,就算占据再怎么大的优势,也不可能重创,甚至歼灭对手。
强弩没有重机枪的覆盖杀伤能力,顶多也就是达到破坏敌人的阵型,延缓推进速度,以及摧毁敌人士气的作用。
当南蛮军将压箱底的手段,本预备着攻城使用的橹车推出来之后,弓弩的杀伤力便不复先前那么恐怖了,至少是在南蛮军的承受范围之内。
证据就是,当南蛮军推进到最后五十步范围之后,一部分悍卒便从橹墙后冲了出来,冒着被弩箭串成肉串的危险向唐军的阵地冲去。
远程战中占到便宜的唐军也不示弱,前排的弓弩手迅速后退,后排的士卒则操起矛戈战刀,快速迎住前来拼命者。金属的碰撞声盖住所有声响迅速成为战场上的主旋律。白刃挥舞,血肉横飞,尸体一具接一具地倒下。
“居然不是阵列而战?”进攻顺利,孟获却显得相当意外。
唐军步卒最著名的就是严整的战阵,只要唐军结成阵势,就算面对数倍敌人的冲击,也能坚守阵型,将敌人挡在防御圈之外。
孟获不肯纵骑冲锋,而是以步卒为前驱,主要就是出于这个原因。他担心李翊隐藏了某个杀手锏,骑兵冲锋,即便突破了弓弩阵的封锁和唐军的阵列,冲击力也会大幅下降,若在这种时候再面对李翊的杀手就很危险了。
在唐军的严整阵列面前,步卒虽然很难创造奇迹,却可以用人海战术对敌军造成消耗。
唐军的阵列相对笨重,只能站在那里承受冲击,无论士卒再怎么精锐,最后也无可避免的被消耗一空。
只要没了唐军阵列的阻挡,孟获有信心,可以一口气打赢这一仗。无论李翊有什么撒手锏,都不能阻挡数万甲骑的冲锋。
然而,此刻他所看到的一幕,却是唐军主动放弃了阵列,发动了针锋相对的反冲击。
按照常理来说,孟获应该高兴才对。但不知为何,孟获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他说不出到底哪里有问题。但他敢肯定,对手此举,绝对不是无谋的举动!
孟获的迟疑并未延缓南蛮大军的攻击。两翼本来就是分别蛮族各部负责指挥的。在先前的远程对战中,这帮人都吃足了苦头。此刻见前军迫退唐军的弓弩手,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白刃战。一个个都是双目血红,气冲天庭,声嘶力竭的大呼催战。
“杀啊!杀啊!有擒杀李翊者,无论是什么身份,都可当洞主,得百万之赏!”
“让懦弱的中原人看看咱们南蛮男儿的厉害,一鼓作气,杀光他们!”
“冲啊!打赢这一仗,就能去中原放手大抢了!那里遍地都是金银,土里都能攥出油来!”
“打到中原,吃香喝辣,财帛女子任取之!”
………………
什么军队就适合用什么样的激励方式。在南蛮这个混乱之地,无论汉胡,尽多亡命之徒,南蛮部族首领们喊出来的口号极大的激励了军队的士气,士兵们红着眼睛,无视前方利刃闪烁吞吐的寒光,无视头顶上如雨般落下的羽箭,疯狂的向前猛冲。
胜在数量众多,唐军的优势则体现在装备和彼此之间的配合上。
装备不用说,即便是步卒,唐军中的铁甲装备率也达到了接近三成。比起连刀枪都没配备齐全的南蛮军,强出了何止一筹?
从整体来看,这条战线上并没有军阵的存在,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唐军并未陷入各自为战的混战,而是由每十几个人结成一个五边形的小阵,彼此配合着进行作战。
每个小阵都有着相近似的构成。三名盾手各占一角居前,四到五名矛戈手紧随其后,后面的两个角则由四名刀斧手占住,中间则由一名持戟的军官指挥,三名弓弩手不断发射冷箭攻杀敌人。
遇敌之时,三名盾手专心防御,矛戈手配合盾手,利用矛戈的长度形成防御纵深,让敌人没办法直接围攻上来。
一旦形成僵持,就是弓弩手建功的时候了,等弓弩手打开缺口,武艺精强的持戟指挥官就会率领刀斧手趁机突入,以强猛的斩击,将各自为战的敌军砍得七零八落。
这样的小型战阵攻守两便,就算遇到成建制的大规模敌军也不用担心,相邻的几个小阵会彼此靠近,迅速融合在一起,结成百人,甚至千人的战阵,以敌军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