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剑(三)

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剑(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陈?对此是颇有些得意的,他和翟国秀说道:“翟将军,北兵攻城,怕是也先要把这道堑壕给填上才行吧?本太守取土修城,成堑御寇,再诱敌填壕。此亦为‘一举而三役济’之法也。”

《梦溪笔谈》中记载:宋真宗时,皇城失火,宫城被毁,大臣丁谓奉命重修皇宫。因为考虑到取土之地太远不方便,于是丁谓就直接将宫前的大街挖开取土,并形成一道大沟,他再把汴水引人沟中,使运送建筑材料的竹排和船只能直接送达工地。完工后,将废弃的瓦砾等物填人沟中,使大街复原,从而一举解决了取土、材料运输、清理废墟三个难题,为朝廷节省下来的钱超过了亿万。这就是“一举三得”这个成语的由来。

边上的翟国秀听了之后,咧了咧嘴,也只能在心里嘀咕:还是这些酸秀才道道多,挖个沟,他也能冒出这许多说词。

李恒根本没有想到,他在南剑城下遇到的真正对手根本就不是左大,而是这两个掺合了书本加野路子的对手,他又岂能不头痛?

在到南剑之后,他曾经悄悄地又到军前细细查看了对方的城池,但看了之后,在他的内心里却第一次闪过这样的念头:也许他当初真的应该像也的迷失所说的那样,先集中全力攻下该地。因为眼面前的这个南剑城,绝对不是易于之地。他立刻下令,将邵武和建宁的元军尽可能的都调来。

李恒真正的困难是,他同样无法发挥远程打击的能力。他携带有火炮,可数量太少。忽必烈虽然下令给他提供了火炮,但由于此时北元还主要集中在北方生产,路途的遥远,使得运送极为不便,所以送到他手中的并不多。

元军开始的时候同样试图立起回回炮,然而,他们并不意外地也立不起来。宋军是绝对不会让对方的远距离兵器起作用的,一旦对方有动作,城上的火炮就立刻砸向那里。

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元军已经开始拥有火炮,也没有宋军的射程远,因为他们还没注意到其中的另一个诀窍,那就是火药。黑火药的性状,决定了它的燃烧程度,威力还是其次,由此决定的射程,就相当重要了,东早已在这里面动了手脚。

也许李恒能解决此种难题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先筑土山或高台,居高临下,以弥补射程的不足,可这就取决于你有没有时间筑和对方让不让你筑了。筑的时候,对方不断地放炮给你捣乱,这也是很麻烦的。事实上,宋军就没少给任何这种动作添堵。

经历了?山之战的李恒,对这个新军械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并发展到很是看重,视作珍宝。故此,他在使用上就极为小心。面对双方在这上面的差距,在盘算过后,他就没有将火炮用在攻城上,而是仅仅用在了封锁河道上。河道的两岸,是天然的高台,这就对他来说,相对有利。

也许对守城的宋军来说,天气才可能是他们的大敌。万一天要下雨,别人冒雨攻城,你又如何发挥火器的威力?兄弟咱在此就开个玩笑,在哪个时代,来个偷袭是可能滴,明目张胆地进攻,天雨路都滑,烂泥再一划拉,云梯就更难爬,对攻城方更不利。至于天上下了毛毛雨,兄弟我脑子有点短路,只好请您再多备点其它常规的守城工具吧。

但是,即便面对着困难,李恒还是发起了攻击。这其实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为不管是从策应的角度、或是吸引对方注意力上讲,他都必须有所动作。而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大幅削弱南剑的宋军,让他们成为了一个钉子,对他来说,在决战中那也是极其不舒服的。这种感觉就像成语所说: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他以邵武和建宁前来的、主要以新附军为主的元军为前军,先试探着填了哪道外壕,可南剑的宋军并没有什么动静,这让他心中大定,就此,他督促新附军加快了填壕的速度。

当然,他并不知道,陈老怪本就打算让他来帮助填沟。而对翟国秀来说,这道沟也不过是一种打击范围的标志,他更喜欢的是放近了再打。

这个时候的国秀兄还没有真正遇到攻城的压力,也只有在以后,他才能体会出这个意外举动的作用所在。

李恒已经估计到了南剑并非易取,在古代战争中,攻城从来都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孙子也早就说过,“攻城为下”。可他还是不能预计,一旦攻城,就将使他渐入困境。

宋军的守城战术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我们仅仅从蒙元灭金的汴京之战,也可以知道导致李恒陷入困境的原因。

汴京之战之所以蒙古人如此不惜代价还攻不下来,一是对手的意志顽强,二就是此乃一坚城,再者,他们面对了金人的震天雷和飞火枪。而现在,恰恰李恒这三条全遇上了,他的结果,自然也就很明了。

-------------------

其实守城战是很有东西可写的,南宋陈规著有《守城录》,是当时朝廷诏刻的名著,而且顺昌大战,就是他协助刘?守的城。在书里被咱不知天高地厚地给放弃了,惭愧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